不花冤枉钱!这款瓦斯装备凭什么能省成本还提效?


发布时间:

2025-08-24

作者:

来源:

​煤矿老板们算过一笔账:传统瓦斯造穴,一套高压泵站得20多万,钻杆密封圈三天一换,一个月耗材钱就上万,加上工人三班倒盯着设备,隐性成本高得吓人。但李村煤矿试验的“液压芯杆造穴装备”,却能在提效30%的同时,还能省不少钱。

它的“省钱经”第一招:砍掉高压设备。传统工艺离不开高压泵、高压密封钻杆、高低压转换阀,这些设备不仅贵,还得定期维护。而新装备靠机械芯杆传力,液力推进器直接集成在钻机上,不用额外配高压泵站,光这一项就能省20多万的设备投入。

第二招:减少“停工浪费”。传统造穴得先钻进、再退钻、换扩孔器、重新下钻,光辅助时间就占施工的40%。新装备能“随钻造穴”,钻到哪想扩就扩,不用退钻,李村煤矿的单孔造穴时间从传统的40分钟/穴,压缩到25~30分钟/穴,5个钻孔就省了10多个小时,相当于多采了一茬煤。

第三招:降低“返工成本”。松软煤层用高压水造穴,孔壁容易垮塌,10个孔里得有3个返工修孔,材料费+工时费又是一笔钱。新装备用低压排渣,孔壁规整,李村煤矿的5个试验孔全是“一次成孔”,没花一分钱返工费。而且钻孔质量好,瓦斯抽采能保持长期有效,间接提高了抽采工效——以前抽3个月浓度就降下来了,现在能稳定半年以上。

第四招:精简人力。传统造穴得配“司机+泵工+安全员”3个人,新装备靠控制阀组一键操作,1个人就能搞定,一个班省2个人工,按煤矿工人月薪8000算,一年能省近20万。

算下来,一套装备在一个工作面就能省近百万,还不算减少事故带来的隐性收益。这告诉我们,煤矿装备的升级,不光要“技术硬”,还得“会算账”——能帮矿上省钱的技术,才是真的有生命力。

关键词: